索引号 | 5304002018945160 | 文     号 |   |
来   源 | 玉溪网 | 公开日期 | 2018-08-21 |
通海震区见闻录:安置点的忙碌身影
8月17日上午9点半,记者来到通海“8·13”地震震中四街镇,想采访一位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优秀党员干部,讲述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事迹。
“常生主任,你在哪里?有记者要来采访你!”陪同记者前去采访的通海县委宣传部干部赵徽,拨通了四街镇四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常生的电话。“哦,不在社区办公室啊,好吧,那我们到四街社区的临时安置点来找你。”
9点40分,当记者来到四街镇临时安置点,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块宽阔平整的田块,新建的帐篷整齐地排列在田块一角,有机械在泥土里作业,上百工人在田块上施工,整个工地一派繁忙景象。
“记者同志,请你采访一下住建部门的胡炜,他们为灾民做了好多实事。”听说有记者来采访,安置点工地上的一位村组干部跑过来说。
“不用采访我,我只会做一点小事。”胡炜立即接过茬,此时,他嗓音沙哑、嘴唇干裂,一个劲儿摆手。“话说多了,一天打干了5次手机电池,声音就变了。”胡炜向记者解释。话音刚落,胡炜手机响了,他接起电话问:“太阳能路灯,我们需要10盏,7米高那种,何时可以运到通海?要尽快啊!”
胡炜刚挂了电话,县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又来找他,询问安置点的照明灯要怎么布局;当地的一个灾民跑来找到胡炜,送给他一个梨吃……
在安置点转了好一会儿,记者终于找到了常生,只见他嘴唇发干发白,在临时安置点内的主干道一旁忙活。他接到任务:帐篷旁边的一小块空地要用来布置公共设施,要马上拉起隔离线;帐篷外的积水区域,要根据不同地形开挖十多个排水洞,把大雨过后的积水引到排水洞里,再用抽水机抽走;对所有帐篷进行编号,确定每顶帐篷的长度……
没说几句话,又有群众向常生反映,希望给老弱病残的群众提供一点热水,因为,少数年迈的老人怕冷,不敢喝矿泉水,小婴儿也需要温水。常生等社区干部把群众的愿望反映到了镇上,镇党委书记周国斌立即回复:“已按电力负荷进行了采购,电热水器最迟明天下午就能安装好。”
“记者同志,来采访一下青年志愿者吧,不少青年教师和在校高中学生都报名服务抗震救灾工作,搬东西把手都磨破了。”……
在人声鼎沸的安置点,到处是忙碌的身影、急需的工作,记者几乎不能专心地完成一个采访。(玉溪日报记者 白诚颖)
相关阅读:
- 通海四寨西瓜迎丰收 2025-05-16
- 通海县委常委会召开第157次会议 2025-05-16
- 通海萝卜条凭实力“出海” 2025-05-16
- 在时光里绽放芳华——通海古城聚奎阁今昔 2025-05-14
- 在时光里绽放芳华——通海古城聚奎阁今昔 2025-05-14
- 彝族歌舞文化的追光者——记通海“四弦小王子”张选有 2025-05-12
- 通海举办“聂耳杯”青少年民乐艺术活动 2025-05-06
- 通海至建水高速公路(玉溪段)道路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成交结果公告 2025-04-24
- 通海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2025-04-22
- 通海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2025-04-22